动力系介绍

发布者:能电院发布时间:2019-11-21浏览次数:6446

系主任:周大庆;副系主任:曹林宁,刘卫东。

河海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(水动方向)设在能源与电气学院,以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为特色方向,是河海大学早期设置、长期重点建设的传统优势专业。1958年创建时的专业名称是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,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,专业名称采用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,1984年又改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,1998年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,与其他九个专业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,2012年又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。

河海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2005年被评为河海大学品牌专业,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特色专业进行建设,2009年又成功申报国家特色专业。本专业相关的二级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于1986年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,是全国最早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,现为河海大学重点学科,也是“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”主要承担学科之一,于2011年获“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”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,并新增二级学科“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”。60多年来累计培养本科生达6000多人。毕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,在国家电网、水电设计、科学研究、抽水蓄能电站管理、大型水电集团、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事业等单位发挥了突出作用,许多人成为我国大型水电部门的技术骨干,有些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。河海大学动力工程系成为了我国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(水动方向)优秀人才和出一流研究成果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。

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任课教师35人,正高级职称8人,副高级职称16人和讲师11人以及教学科研辅助人员组成,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科研水平及丰富的教学经验,形成了结构合理、积极进取并充满活力的学术梯队。教师队伍中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已超过60%。教师队伍中有江苏省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”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名,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名,江苏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高层次人才培养3名,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名,校级“创新人才”4名,校级“优秀主讲老师”2名。1门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及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,出版了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,获得河海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次,一等奖2次。

本专业教师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流体机械及工程安全运行、故障测试与诊断,水力机组的动态特性、过渡过程控制与仿真,水力机械与金属结构优化设计、制造及安全性研究,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等。本专业试验室经过“211”的建设,建成了“水力机械多功能试验台”、“水力机械动态模拟试验台”、“小型风洞试验台”、“冲击式水轮机试验台”、“水力机械空化磨蚀试验台”等试验装置,已经在泵站整体水力模型、流体机械的内特性和外特性研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,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、国家机械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。师生共发布SCI或EI检索文章20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。

专业培养目标:

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、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,具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、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,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,并具有终身提升自身能力的意识。能在毕业后5年左右成为水利水电、可再生能源利用、流体机械、电力、动力工程等领域的发电厂、设计院、制造厂、施工单位和教学研究机构的中级职称技术人才,在工程设计、运行管理、安装检修、设备制造、技术改进、科研创新、教育教学等方面能够独立承担一种或多种工作。

主要课程:

高等数学、大学英语、大学物理、机械制图、程序设计语言、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、工程材料、机械设计基础、电路、电子技术基础、电机学、电气设备、工程流体力学、工程热力学、传热学、控制工程基础、水轮机、水轮机调节、水电站自动化等。其中学科平台核心课程包括:机械设计基础、理论力学、工程流体力学;专业核心课程包括:水轮机、水轮机调节、水电站自动化、水力机组辅助设备。

本科生继续深造方向:

可在流体机械及工程、水利水电工程、动力机械及工程、热能工程、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、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硕士点或博士点继续深造。

学生就业情况:

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水电、可再生能源利用、流体机械、电力、动力工程等领域的发电厂、设计院、制造厂、施工单位和科研机构,从事工程设计、设备制造、安装检修、运行管理、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。